中國音樂的詩畫意境
- 人氣:442
- 收藏:0
- 發(fā)布時間:2023-02-03 15:56:23
摘要:自古以來,中國音樂就注重“善”與“美”的結合,追求“詩”與“畫”的意境。
關鍵詞:詩畫 情感 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源遠流長,它以獨特的精神內涵與流動特性融入到傳統(tǒng)文化的各個部類,以其獨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其中包括繪畫的氣運及詩歌的意韻。在中國古代,音樂是最被重視、并且獲得高度發(fā)展的藝術,甚至可以說是各門藝術的中心和源泉,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詩和畫了。
中國人常用“詩情畫意”一詞來表達美的境界,這個詞形象地說明了中國民族音樂注重情趣和意境,強調“善”與“美”的結合,向善中求美?!霸娭杏挟?、畫中有詩”是說抽象的文字可以表達抽象的情趣。詩詞是用文字來表達人的情感和動人的意境,而繪畫則是用圖畫來描繪美麗的圖景。中國繪畫中有“工筆”、“寫意”兩大類,工筆畫細致入微、精雕細刻,追求的是“形似”;寫意畫是用筆放縱、造型概括,追求“神似”。而“傳神”一直是中國畫的最高追求。
正是受這種意境的影響,中國音樂有其獨特的美學思想和藝術境界。音樂藝術本身就是一個文學、詩歌、歷史、美術的綜合體。它所映現的也正是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人類物質和精神力量達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
任何藝術都是在主觀和客觀相互關系之間建立起來的,徐復觀先生在《中國畫與詩的融合》一文中說:“繪畫不僅僅是再現自然,但終究以再現自然為基調,所以它常常是偏向于客觀的一面。畫因為是以客觀自然為基調,所以就定畫的機能是‘見’。詩則是表達感情,所謂‘詩以言志’以言志喂基調,所以常常是偏向于主觀的一面?!辩妿V《詩品》以開始便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而詩人必定是“善感”的人,可以說,畫是“見的藝術”;詩則是“感的藝術”,那么音樂作為表現人類情感的一門藝術,所包含著的非語言、非概念、非思辨所能傳達、說明、代替、窮盡的某種情感的、觀念的、意識和無意識的意味,同樣也是那樣朦朧而豐富,寬廣而不確定。到后來談到“因為中國文人能有意識地在詩中發(fā)現出畫的題材,并由此再進一步用作詩的方法來畫,從而提高了畫的意境,使之得以在精神上進一步將兩者融合在一起。用畫來說明詩的‘遠’的意境,則是詩與畫的相互啟發(fā),循環(huán)無端了”。在我看來中國藝術中豈止詩與畫能做到“互相啟發(fā),循環(huán)無端”書法與詩畫,書法與篆刻,音樂與書法,音樂與詩畫。擴而大之,華夏藝術正是如此生生不息,得以流傳的。
因而要很好地表現中國音樂,就要把握好中國自古以來一直追求的這種意境。而我們可以借鑒其他跟音樂緊密相連的藝術形式,來更好地表現音樂。如詩與畫。在演奏和欣賞一些詩情畫意的古代曲目時,我們可以結合詩與畫的特征來演奏和欣賞它。
如我國著名的民族器樂曲《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典型的用其獨具韻律的旋律融詩、畫為一體的優(yōu)秀作品。它似一幅長卷的山水畫,將多姿多彩的每個畫面有機地組合在一起,體現了我國傳統(tǒng)藝術中描寫和審美的統(tǒng)一,它由靜而動,由動而靜;由遠而近,由近而遠;以景抒情,情寄于景。而這些寫法與繪畫藝術中的山水派和中國古代詩詞的寫作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這些藝術形式中,作品的中心或高潮強調層次分明又有聯(lián)系,追求主題有水到渠成的鋪墊過程,對于作品的詩情畫意,力求“引人入勝”。比如樂曲的第一段江樓鐘鼓的主題初次陳述是時,就明顯地覺察到旋律進行中前后樂句連鎖傳遞的特點,這種前句尾接后句頭的手法,清晰地表現了藝術形象的來龍去脈,使其“形”既實又虛,遠近、動靜皆在其中。又如前面談到的“合尾”,在作品表現過程中起到了貫穿統(tǒng)一的作用,當它每次出現時,以緩慢的速度,漸弱的處理,好似人們在聽到、見到“簫聲、鼓聲、明月、花影、云水、漁歌、洄瀾、橈鳴、歸舟”等不同情景時,都發(fā)出“祖國山河真美好啊”的贊嘆聲,泛起共鳴。再如對作品主題的變奏,使用率在速度和力度上的變化,致使人們對這些重復和變化重復的主題產生了一種“似曾相識又未識”的新鮮感。所有這些,作品都起到了對情景畫面描繪的聯(lián)想,這種聯(lián)想不同于其他藝術形式的直觀表現和審判,而是借用人們對傳統(tǒng)風格的印象,運用生動、鮮明的概括,來引發(fā)象征性的藝術感受。